【下载8828彩票网页版】为何大家都爱Citywalk ?城市规划者:在流淌大街上吸取生活养分

频道:新闻资讯 日期: 浏览:60

东方网记者熊芳雨11月3日报道: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多年来,有关上海的研究与书写众多,文学的、历史的、社会学的、建筑学的、城市规划的,令人眼花缭乱。近日《上海漂移:都市废墟中的漫游者与创生者》出版,这是一本由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陈蔚镇撰写的新著,它究竟能带给读者哪些新知和思考呢?

昨日,在思南文学之家,《上海漂移》作者、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陈蔚镇,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文化创新研究院院长、研究员徐锦江,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朱介鸣,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和中国经济研究中心(CCES)副教授吴建峰;上海交通大学城市文化传播中心首席专家、知名出版人王国伟共同为新书做分享,探索现代性、多样的步行主义实践与城市的链接。

“这本书呈现了一种上海城市研究书写的可能,有别于城市历史研究以及城市社会学,也许可称之为人文主义城市研究”。这是该书序言中的一段话,通过对近年城市废墟探索群体的观察来理解上海城市变迁背后的时间价值。

有一年的5月,陈蔚镇所在的工作室进行都市观察,偶遇关闭的张园,这时它还在等待“更新”。“这是我第一次进入探索废墟,历史建筑的门窗已经拆除,却有几盆非常鲜艳的花。我们站在建筑顶层的天井,看到透进来的梧桐树影,已经闻不太到经年累月的气息,似乎只剩下建筑躯壳了”,陈蔚镇说,后来2022年圣诞前后,张园修缮后重新开放,需要预约进入了,非常夺目绚烂的圣诞场景,还有各大奢侈品展厅。令她和团队唏嘘不已的是,上次踏入的那条支弄,如今修缮一新了。但是当初在张园的废墟中仿佛触摸到的时间不在了。有句话叫“已逝的历史并非储存在博物馆中,恰恰凝聚在无人光顾的废墟中”。如今站在人潮汹涌的张园,更像露天的街道博物馆,像是在看一件展品。

如何理解一座城市的废墟?徐锦江分享了一组数据,据统计,1949年上海有9140多条里弄,如今只剩下不到1000条,并且还在不断减少。“老城区中那些旧的企事业单位、居民区被拆迁或更新,无数人曾经成长或生活的区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这个意义来看,上海已经重建,并且还在继续重建中。城市中的某处变成废墟,又在废墟上诞生新的景观”,徐锦江说,静安寺地区变化动静最大,已经成功转型为久光百货、嘉里中心、上海商城、恒隆广场等一系列消费景观。张园也从私宅变身为公共消费场所,话题不断。

上海城市空间仿佛“一席流动的盛宴”,人们在心理层面获得“漂移”的体验。王国伟透露,《上海漂移》的研究背景正是近年来城市更新中的上海。“漂移”是动态的,改革开放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上海城市更新,可谓天翻地覆。从早期的大拆大建粗放式改造,到今天的精细化更新,走了近40年时间。“漂移的还不仅是物质空间,更深层次的是跌宕起伏的人的心理。城市空间与人群心理的集体漂移,正是时空与人群的互动与共情实践”。

偶遇的废墟不仅能让久居上海的人们重获一种穿越时空的亲近感,而且让初来乍到的人们发现实践另一种新生活的勇气。朱介鸣深有同感,作为规划师的他,会觉得人民广场的上海城市展示馆中的模型毫无情感,他更喜欢在城市里行走,因为脚步丈量才能将街道间的微妙差异印刻在记忆。

“从外滩看陆家嘴的美,和你真正行走在其中感受也完全不同,City walk在当下的热议也恰恰表明人们从流淌在大街的生活和活力中吸取养料”,朱介鸣说。

0 留言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